圣萨尔瓦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年为某某银幕写专题,译制片专评之 [复制链接]

1#

影片的分段很明显,前半部分是甄别假瓦尔特,后半部分是真瓦尔特去炸毁敌人的装有燃料的火车。这一切,很有一些中国《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作派,总是如入无人之境,有着超凡寻常的英勇,更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做出惊天动地的道场。

前半段查找假瓦尔特段落,线索断断续续,里面的逻辑关系并不很强,影片不是推理性的影片,这种追查,没有按照一种丝丝入扣的推理方式进去下去的,更多地借用这个由头,来表现出萨拉热窝公民们“正在战斗”的不屈服的方方面面。

康德尔假扮瓦尔特打入游击队(通过后面出现的那个女叛徒米尔娜化名肖特的女人,这是电影里说清楚的一个原因),发动了一次炸桥行动,炸桥的游击队员全部被绞死。下面布朗克继续把转入解放区的游击队员名单交给了康德尔,导致这些名单上的人,全部被杀死(影片是通过谢德尔与女儿的对话来交待这一个情况的,略写的妙)。

皮劳特则全力追查谁是假瓦尔特,实际上,他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假瓦尔特,只要把冒充者诱骗来就行了。——火车站的那个火车站工人奥布伦曾经在电影开头康德尔炸桥后,由布朗克带着,来到他这个地方,救过他,后来,真瓦尔特又把这个奥布伦从盖世太保手下救出来,应该能从这个火车站工人的嘴里打听到布朗克的情况,然后只要找到布朗克,就可以识别出假瓦尔特了,但似乎瓦尔特总是慢一节拍。然而,真瓦尔特似乎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听任假瓦尔特继续逍遥自在地干尽坏事,只是在追查到米尔娜的真相后,才诱捕假瓦尔特,未免太被动了。

布朗克后来的行动一直被监视,后来又与个戴眼镜的男人伊万接头,不久之后,布朗克就直接被康德尔从车上开枪打死。接着,就开始了影片中的跟踪伊万段落,伊万来到谢德尔的钟表店,得到前往飞鹰药房接头的情报,在药房里,他又再次得到一张前往博物馆接头的字条,于是,伊万来到空无一人的博物馆,被特务跟上,这时,另一名印象同样不令人深刻的似乎在学校工作的阿里丝引来一群学生,造成博物馆里的混乱,让伊万乘乱离开了博物馆。路上,展现了一段追车情节,伊万中枪,在医院里,伊万被医生用掉包计在德*的眼皮底下换走,从而使皮老特终于与伊万见了面。

电影也许想在这里表现出皮老特终于找到了有关假瓦尔特的线索,在伊万那儿,皮老特知道康德尔在吉丝的照相馆里接头,于是,皮老特来到了吉丝照相馆,紧接着,他的手下队员冒充德*前来搜查,押走吉丝,在逃跑过程中,皮老特与吉丝取得了信任——吉丝后来成为影片中的一个贯穿人物,也许他是假瓦尔特体系中,真正进入到真瓦尔特队伍中的一员。

吉丝带皮尔特到米尔娜处,暗访米尔娜的情况,在这里,吉丝声明:“你会看到,我们的人正在战斗。”

应该说这正是假瓦尔特设计好的圈套,游击队员们在夜袭中陷入陷阱,全部中伏,布尔基及护士女友阿兹拉——也就是钟表匠的女儿被打死。

下面的段落是一段经典的领尸的段落,谢德尔以父亲的身份走向敌人,然后皮老特率先带领大家跟着上去,影片用一个移动的镜头,表现出群众走向敌人时的那种平稳的不动声色的压力感,没有哭诉,只有一种绅士的风度与一种含蓄的风格,这是影片给人一种震颤的新意。南斯拉夫的影片中的游击队,给人一种文化与城市的感觉。

下面,是康德尔利用谢德尔的钟表店,约瓦尔特五点钟在清真寺相见。不久,潜伏在警察里的地下*乔兹克告诉他这是一个圈套,谢德尔只身前往,以生命救下真瓦尔特。

乔兹克见到皮老特,告诉他委员会成员中有一人被捕,后释放。这个人是谁,电影中没有明说,下面观众被误解为吉丝,皮老特在地球厅里打晕了吉丝,带之而去,致使米尔娜上当。

当米尔娜认为皮老特上当后,皮老特与吉丝却来到她的家里,令其招供,米尔娜交待出是她不堪虐待而叛变。皮老特令她通知假瓦尔特相见,在破砖窑干掉了假瓦尔特。

在上面的这些段落里,影片还是尽力把故事情节放置在萨那拉窝的各个社会环节中。通过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展示了整个城市的风貌:这里有火车站、有药房、有医院、博物馆、有地球厅、钟表店还有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纳入了电影的表现范畴,这使得电影成为一个城市的传奇,正是在这种对城市的无所不在的扫描中,表达了影片结尾的主题:“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电影的画面为配合这个主题,作出了无名英雄般的解说。

下面,炸火车的情节,就只有惊险,没有悬念了。

影片之所以给人新意的地方,就是所有人物都没有阶级脸谱,这里没有黑白分明的人物关系,没有人物成长的经历,每一个都体现出一种个人主义的光彩,更没有什么组织纪律性。这里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教育,一切都是一种命令的产物,绝对不进行什么大道理,只需要服从命令就行了。

影片的基调上,也没有强调战争的高昂情绪,甚至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影片中的最为感人的情节,是钟表店的地下*谢德尔这个形象,他自己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但他对女儿还有店里的徒弟,并没有采取一种全民皆兵的革命教育。他甚至反对女儿去参加任何战斗。他有一段话感人至深:“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的行为也不一样,有的投降了敌人,有的人在战斗,有的人在等待,你是一个姑娘,应该等待。”

在他拿着手枪、意识到这是他的生命最后时刻的时候,他对徒弟说的话,充满着一个生活中的长者的平凡的叮咛:“你好好地干吧。要好好地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这位老共产*员强调的是一种活着的礼赞,这种新鲜的战争观感的表现,在当时中国文化环境里,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冲击力的。

还有一点影片深远的地方,是影片的游击队明显文化素质较高,远不是中国游击队影片中着力强调的山药蛋的风格,不存在着中国*事文学“农家战歌”的那种倾向。影片中游击队员说话风趣幽默,战斗时,奔腾挪越,潇洒洋溢,更有一种现代战士的帅气的特征,这种面貌一新的游击战风格,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年青一代观众的痴迷与追捧。其实,这揭示出,我们如何在旧有的抗战影片中写出战士的时尚的风格,这种追求精神,后来在《烈火金刚》、《*河绝恋》、《飞虎队》中还是作出了新意的描写,帅也应该镀上时代的标志,像《烈火金刚》中的端着机枪横扫敌人的火爆场景、肖飞进城的从容大度,《飞虎队》中的可以用酷逼来形容的战斗场面,都在好看性与贴近性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如何在抗战影片中挖掘出与时俱进的能被当代人所接受的时代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