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萨尔瓦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年菲律宾警察劫持香港游客,12小 [复制链接]

1#

年8月23日上午9时许,一辆搭乘着22名中国香港游客的旅游大巴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一名前菲律宾高级警官劫持。经过菲律宾警方长达12个小时的解救行动,中国香港游客8死6伤,伤亡惨重。事后,菲律宾方面声称:本次人质解救行动处置得当,不存在任何问题;年8月26日,劫匪罗兰多·门多萨的遗体被家人领回运返家中,虽然已被革职,但他的遗体仍然穿着警服,灵柩上更盖着菲律宾国旗。

罗兰多·门多萨被击毙

事发:年8月23日6时10分—20时41分。

地点:菲律宾马尼拉市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

人物:①人质。22名中国香港游客和3名菲律宾籍司乘人员;②劫匪。罗兰多·门多萨,前菲律宾高级警官;③解救力量。2个漫不经心的谈判专家,2个装备落后的特战(警)队伍,2个慵懒无能的马尼拉市官员,1个“按时上下班”的反腐专员,无数个贪生怕死的菲律宾警察。

结果:8名中国游客被枪杀,6名中国游客受伤。

评价:①罗兰多·门多萨可能是史上第一个被警察逼着开枪的劫匪;②堂堂国家级营救力量,还是全球直播,菲律宾特警攻坚的方式居然是大铁锤,第一下还脱手了;③方案之原始,手法之拙劣比我们三、四线城市的特警队都不如;④那时候跟爸妈一直看直播,简直吓死了,第二天全部报纸的头版都是马尼拉人质事件,一闭眼全是同胞们满身是血被抬出来的样子;⑤眼睁睁从电视里看着手无寸铁的同胞被枪杀,从心底厌恶这个国家!

人质获救

详情回顾:特种作战最失败战例之菲律宾8·23人质劫持事件

01

年8月20日,香港导游谢廷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带团之旅。

当次旅行团共有中国香港游客21人,其中有3名未成年人和3名60岁以上的老人。

旅行团3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游客之间亦从最初的陌生人变成了相谈甚欢的好朋友。

同为中国人,行走在异国他乡,大家都知道“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此次旅行的行程一共3天,从8月20日开始,至8月23日晚间结束。

23日上午8时许,谢廷俊引领一众游客来到了位于马尼拉市的西班牙王城圣地亚哥古堡参观。

原计划,旅行团将在此地游玩40分钟便全员返回。

但是,因为2名团友罗锦芬和李滢铨的迟到,旅行大巴迟迟未能按照既定时间返程。

当时,与中国旅行团同在古堡停车场的,还有2辆分别载有日本游客和菲律宾某广告公司员工的旅游大巴。

上午9时许,罗、李二人姗姗来迟,菲律宾司机正欲打火驶离停车场。

此时,一名身着警服,手提自动步枪的男子叫停了旅行大巴。

车内游客见来人一身制服,并未感觉到危险即将降临,以为这就是一出普通的“警察搭便车”的桥段。

然而,当来人将自己的意图通过菲律宾籍导游林友兰告知于众人之时,车厢内一下子就爆发出了恐慌的呼叫。

林友兰翻译道:“请各位配合,待警官完成自己的私事,自然会放大家离开。”

林友兰说完,男人提枪扫视车内,杀意震慑人群。

此后,整个车厢内鸦雀无声,司机在男人的指示下驾车向基里诺大看台驶去。

一直坐在车厢后座的谢廷俊见势不对,趁乱利用电话向香港公司做了汇报。

由此,香港方面首先知晓了旅游大巴被劫持的事件。

劫匪门多萨

02

罗兰多·门多萨,生于年1月,时年55岁。

被菲律宾反腐部门建议开除之前,此人曾官至3级高级警官、分局JU长,职级相当于国内的副处。

门多萨和妻子育有两儿一女,其大儿子马尔克亦在当地警察部门供职,在任班加德地区警察局副JU长。

此外,门多萨的胞弟格雷格利亚也在警察系统工作。

门多萨的升迁之路可以说是从最基层起步,他是从一名普通的巡警一步一个脚印上升到分局局长这个位置上来的。

在当地警察部门,门多萨是出了名的“荣誉达人”,做警察的这些年,他至少获得过多达17项较为有影响力的荣誉,比如说“菲律宾年度十佳警察”“国家警察局功勋奖章”等等。

然而,就在门多萨53岁这一年,他的“荣耀之路”却因为一件他认为的“小事”而终结。

年4月,门多萨被一名中餐馆厨师指控:他曾带领10余名警察强迫厨师服用违禁药物,然后再以对方食用违禁药物为由将其拘捕并勒索比索(约合人民币元)。

年4月25日,门多萨被当局停职90天。

一个半月后,门多萨官复原职。

然而,由于警察部门的审查程序并不合法,中餐馆厨师一直没有接到任何形式的出席作证的通知。所以,年2月16日,在反腐败专员古铁雷斯(女)的干涉下,菲律宾国家警察总局才宣布将门多萨开除。

此时,距离这位功成名就的“名警”功成身退的时间,不过区区数年。

年8月23日清晨6点左右,门多萨穿上警察制服并披上了一件迷彩作战服。

他请求好友驾车将他送往马尼拉市,理由是他要到警局交回配枪(M16自动步枪)。

因为自年被开除以来,门多萨都没有按照要求将配枪退回至警局。

所以,朋友听说他此行的目的之后,便欣然同意与其一同前往。

当天上午8点左右,门多萨和朋友来到了位于马尼拉市的西班牙王城圣地牙哥古堡,二人游玩了一小会儿之后,门多萨便让朋友独自驾车回去,声称自己一个人前往警局还枪即可。

朋友走后,门多萨一直在古堡停车场附近徘徊。

直到,他看见了一辆印制着中文的旅游大巴。

劫匪门多萨

03

事实上,在整个劫持人质事件中,我们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门多萨是专门针对中国籍游客实施犯罪的。

不过,从门多萨最开始处心积虑地寻找目标,到后来停车场的日本大巴和菲律宾大巴相继驶离后他才选择动手,我们不难猜到,他的内心至少有一个权衡的过程。

当天上午9点左右,当来自中国香港的旅游大巴正准备驶离古堡停车场时,身着制服的门多萨,提着一把自动步枪叫停了车辆。

之后,通过车内菲律宾籍导游林友兰的翻译,大巴上所有的游客都清楚地知道了自身所处的危险境地。

成功控制住惊慌失措的游客之后,经验老到的门多萨面向游客,背靠车门保持着警戒姿势与菲律宾籍司机交流了一阵。

随后,大巴司机按照门多萨的指示,一路驾车向着基里诺大看台驶去。

基里诺大看台被称为“菲律宾的心脏地带”,但凡菲律宾国内有什么重大的庆典,几乎都在此地举行。

查缉战术经验丰富的门多萨当然早有预谋,基里诺大看台就是他行事的最佳之处。

他命令司机将大巴横停在大看台前方的跑道上,这里没有高层建筑,四周开阔平坦,视野极佳,几乎没有任何可供警方隐藏遮掩之地。

车辆停稳之后,门多萨将大巴车上所有的窗帘拉上,并随时警觉地透过窗帘的缝隙观察外围警察动态。

此时,旅游大巴内22名香港游客(含领队谢廷俊)和3名菲律宾司乘人员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门多萨此举的动机。他们只是祈祷,菲律宾警方能够像香港电影中的飞虎队一样,神兵天降,快速解救人质。

门多萨站在车门处向外张望

待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相对安静之后,门多萨命令导游林友兰拨通了菲律宾警方的报警电话。

由此,来自异国他乡的旅游大巴被劫持一事,迅速地传遍了马尼拉的大街小巷。

一时间,马尼拉市民蜂拥而至,将旅游大巴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巴车之中,包括香港游客在内,大家似乎都一致认为,门多萨此举,仅仅是一时冲动的赌气行为而已,作为一个知法懂法的警察,他是断然不会对手无寸铁的外国游客下手的。甚至,3名菲律宾籍人员还和门多萨欢笑着倾谈起来。

也许此时,就连门多萨本人都没有预料到,事态将会超出他的可控范畴吧?

警方接到报警到达现场之后,门多萨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申诉书”贴在了大巴车的前挡风玻璃上。

“申诉书”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样:我是一名对国家有着卓越贡献的警察,亦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好警察。对于中餐馆厨师控告我敲诈勒索一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污蔑。现在,我“谨以”劫持人质这一形式来获取官复原职的机会,请当局尽快给予回复!

由此看来,门多萨之所以要铤而走险劫持20多名人质,其诉求也仅仅是为了官复原职而已。

在他看来,20多条人命换取一个“小小的职务”,高层应该会算这笔账吧?

然而,令门多萨始料未及的是,事态不仅没有如他想象般那么简单,反而是逐渐朝着失控的方向恶化。

透过张贴着“申诉书”的车窗,我们可以看到左手被铐在方向盘上的司机正在和劫匪谈笑风生

04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的是“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绝不会和恐怖分子谈判”,但是,就门多萨劫持人质要求复职一案,菲律宾警方应该有足够多的办法化解才是。

是利用狙击手将其当场击毙也好,是假意应承将其诱骗下车也罢,抑或是干脆答应了他的诉求也行,只要能够保证人质的安全,从长计议的时间还有很多。

然而,慵懒无能的菲律宾方面最终还是选择了最为失败的那种方式。

以致于后来,国际上多个特战部队都将其列为了反面教材,称此次行动是“蠢猪式”的营救行动。

年8月23日上午10点,劫持人质事件发生1个小时之后,马尼拉市市长林雯洛在每日的工作例会上获悉了此事。

林市长指示:请副市长莫雷诺带领其直接领导的危机管理委员会全权处置该事件。

上午11点28分,在莫雷诺副市长的指示下,2名谈判专家到达了现场。

同时,莫雷诺还调遣了一只特警队伍和一只特战队伍原地待命。

两名谈判专家萨尔瓦多和耶夫拉都曾在美国接受过专业的谈判技巧训练。

不过,兴许是他们认为菲律宾国内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所以这二人并没有虚心学来真本事。

当时,这两名有如“摩的”师傅的谈判专家慢慢悠悠地到达了现场,也许是形象太过于“亲民”,这让精神一直紧绷着的门多萨是大为放心。

为了表示诚意,门多萨主动提出,先行释放大巴车内的菲律宾籍摄像师。

随后,谈判专家表示,既然你如此耿直,那我们也不能不厚道。

于是,根据门多萨的要求,两名谈判专家协调相关部门为旅游大巴加满了油,以便20多名人质能够在这炽热的天气中用上车载空调。

之后,似乎熟络起来的3人正式进入谈判阶段。

谈判专家到场

门多萨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官复原职,一个是补偿相关损失。

门多萨还承诺,只要自己能看到官复原职的通知书,他愿意立马戴上手铐主动投降自首。

不过,谈判专家并没有立即将前方的消息及时反馈至指挥部。

在他俩看来,不管门多萨的诉求是什么,他们只管负责“打卡签到”而已,事后还是得靠那些特战队员来完成解救。

所以,萨尔瓦多和耶夫拉就磨起了洋工,任由门多萨急得火冒三丈,他二人还是按照学来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开展着所谓的谈判工作。

“你要复职可以,请你先写好申诉书吧?”

于是,门多萨就配合着两名谈判专家一手提着枪一手拿着笔开始将挡风玻璃上的“申诉书”再次抄写了一遍。

你看,荷枪实弹的劫持人质事件,居然风格陡变,成了一个“走流程”的“融洽”现场。

然而,尽管门多萨已经暴露成这样,待命在大巴车不远处的特战队伍还是没有接到任何“开始行动”的指令。

甚至连埋伏在附近建筑物的狙击手都因为天气太热打起了光膀子,指挥部仍未传来任何“射击”的口令。

事后,有记者问道:“门多萨在谈判期间曾多次从大巴车前门探出身体,警方为什么不选择将其击毙?”

莫雷诺答道:“你有所不知,这里是菲律宾。只要犯罪嫌疑人的枪口没有对准人质,我们就不会下令开枪,否则,那就是谋杀”。

门多萨重新写好“申诉书”后,谈判专家将其交给了候场在外的莫雷诺副市长。

副市长又差人将“申诉书”送往了反腐败公署。

然而,门多萨到底还是太单纯了,他以为只要自己的申诉书送达,就可以实现“官复原职”的愿望。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现在是中午休息时间,反腐败专员已经下班在家休息,如果有急事需要处理,请等到上班时间再说。

于是,门多萨第一次出现了情绪崩坏的征兆:“我大费周章的拿着枪在这里配合你们的要求,你却按时上下班要我走流程?”。

逐渐失去耐心的门多萨发出了第一次警告:如果我的问题再得不到解决,那就不要怪我对人质不利。

埋伏在建筑物内的狙击手

05

反腐败公署既然到了下班时间,警方这边亦无权利要求对方加班。

剩下的一切,似乎只有交给时间来定夺。

在等待反腐败公署回复的这段时间,门多萨又陆续释放了6名游客。

当日午时12时许,门多萨同意释放女游客曾懿丽和他的两个孩子。

曾懿丽的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才4岁,从大巴车被劫持开始,两个孩子就哭闹不止,这极大地影响了门多萨的情绪。

好在,此时的门多萨仍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官复原职一事充满信心。

所以,当看到曾懿丽的两个孩子在惊恐之中一直无法安静下来时,门多萨便示意曾懿丽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下车。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曾懿丽是伟大的。

当她强压着自己颤抖的双腿牵着孩子向车门处走去时,她发现了一个与自己的孩子一般大的男孩,心生不忍的曾懿丽便突然停了下来。

她望向第3排座位上那个因为恐惧而被吓到脸色发白的男孩,男孩的眼神中尽是乞求。

门多萨问她:“为什么不走,他也是你的儿子吗?”

曾懿丽点点头说:“他是我亲戚的儿子”。

于是,门多萨再一次同意,一起将这个孩子释放。

只不过,当时的车厢内出现了一段极不和谐的小插曲,当男孩的父亲看到曾懿丽想将自己的儿子带走时,男人突然站了起来质问曾懿丽:“你想把我儿子带到什么地方去?”

曾懿丽并没有同男人计较,她只是向对方使了一个眼色,男人这才明白过来,这个陌生的女人是在拯救自己的儿子。

随后,曾懿丽俯下身子轻声问孩子:“你愿意跟阿姨走吗?”

孩子点了点头,拉着曾懿丽的手走出了大巴。

曾懿丽带着3个孩子走出了旅游大巴

下午2点左右,66岁的香港游客徐凤群因为腹痛难忍,门多萨便同意由菲律宾籍导游林友兰带其去上厕所。

徐凤群上完厕所后,她还天真地想要继续回到旅游大巴上。因为她认为:门多萨不过就是一个为了“讨回公道”的小警察而已,他根本不会伤害远道而来的游客。

不过,徐凤群想要登车的行为很快就被林友兰和埋伏在周边的警察制止了。

警察当然不会同意让她继续待在车上。

获救后的徐凤群和林友兰很快就被送到了莫雷诺副市长的身边,在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徐凤群向莫雷诺提起自己72岁的丈夫李奕彪仍在大巴车上。

李奕彪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徐凤群希望莫雷诺副市长能够与门多萨沟通释放其丈夫。

之后,莫雷诺打通了门多萨的手机,经双方沟通后,门多萨同意释放李奕彪。

此时,眼看着数名团友已被释放,最初上车迟到的罗锦芬再也按耐不住了。

当她看到李奕彪颤颤巍巍向车门处走去时,她也立马站了起来,一把抓住李奕彪的胳膊并声称:“我是他的亲人,他需要我照顾”。

然而,门多萨并没有采信她的说辞,只是端着枪命令她坐了下来。

李奕彪获救

徐凤群夫妇获救后不久,警方将盒饭送往旅游大巴上。

不过,门多萨并未与游客一同进食。

本身就是警察的他,自认为对警方的行事风格了如指掌,他担心食物会被动了手脚,于是便坚持滴米未进。

时间即将来到下午3点。

此时距离门多萨劫持旅游大巴已经过去了6个小时。

距离与谈判专家的交涉时间,业已过去了4个小时。

门多萨越来越着急,他一口气在大巴车的玻璃窗上贴上了3张纸条,大意是:如果不撤销开除我的决定,继续让事态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那么下午3点,将有大事发生!

这边厢,指挥部内,莫雷诺副市长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他们没有利用送盒饭的契机安装监听设施,也没有对两名谈判专家安排观察任务。

他们的策略是:等待,等到门多萨经过长时间的高度紧张后,自动丧失抵抗力。

06

从清晨6点着手实施自己的劫持计划,门多萨已经坚持了9个小时。

下午3点半,仍未得到任何回复的门多萨又在车窗玻璃上贴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让记者来见我!

随后,见缝插针的记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菲律宾国家电视台甚至派出了全套直播设备,整个马尼拉人质劫持现场一瞬间就出现在了全球的电视节目之中。

同样,门多萨也通过旅游大巴上的电视看到了车外的实况。

下午3点40分,在媒体效应的加持下,门多萨终于得以与反腐专员古铁雷斯通话。

不过,也许是因为太过激动,门多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与反腐专员申诉自己“复职”的事情,而是气急败坏的对着“你收了我比索,却还是将我开除了,如果今天这里有人丧命,那全是你的责任”。

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劫持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又突地多了一桩贿赂案。

坐镇现场的副市长莫雷诺通过电视直播听到二人的对话后,亡魂大冒、如坐针毡。

门多萨结束与古铁雷斯的通话之后,莫雷诺为了在全世界观众面前挽回一丝菲律宾官员的颜面,他当即向门多萨承诺:“关于贿赂一案,我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至于“官复原职”的问题,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继续跟进。”

这样“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的说辞,令到门多萨十分窝火。

现场围观的人群和记者

两名“摩的”师傅又经过半天的安慰,总算让门多萨又恢复了片刻安静。

眼看副市长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现场的掌控力,市长林雯洛再也坐不住了。

这是全球直播,你要把我们的脸丢光吗?

于是,这位大佬一出场,立刻就让原本已经稍有缓和的局势瞬间拉升到了88楼,只上不下。

前文说过,门多萨有一个名叫格雷格利亚的弟弟,他也是一名在职警察。

在听闻哥哥劫持人质一事后,他当即就赶到了事发现场,试图劝说哥哥放下武器,合理申诉。

然而,因为林市长一个“灵光一现”的决定,却让形势急转直下。

林市长想,格雷格利亚既然是门多萨的胞弟,那么他们有没有可能是同伙呢?

于是,正当格雷格利亚在与哥哥沟通之际,两名谈判专家得到指挥部的授意,趁其不备下掉了格雷格利亚的配枪。

这下,大巴车内的门多萨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朝着车外的谈判专家大吼:“你们凭什么没收我弟弟的配枪?”

门多萨当即就要举枪射击,恰好此时一封信件暂时将他的注意力转移。

信是反腐公署上班之后差人送来的。

信中说,反腐公署的工作人员已对门多萨被开除警队一事进行了核查,核查结论是:“相关证据表明,你对中餐馆厨师的犯罪事实清楚,处罚结果得当,不予复职”。

此时,接二连三的失望已经令到门多萨万念俱灰。

几乎没有思考,门多萨就提着枪将领队谢廷俊押到了大巴车的前门处,在将谢廷俊的右手牢牢铐在座椅架之后,门多萨对着现场的记者大喊:“如果不同意我的复职请求,那我就立即杀了他”。

魔幻的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反腐专员却用电话给了门多萨这样一句答复:“我们会重新研究你的问题”。

当晚19时40分,门多萨朝谢廷骏射出了罪恶的第一枪。

香港导游谢廷俊

07

年8月23日晚19时40分,在又等待了三个小时之后,接连失望的门多萨开启了罪恶的第一枪,31岁的香港导游谢廷俊不幸遇难。

那么,“按兵不动”的菲律宾警方到底在搞些什么呢?

首先,对于门多萨其人,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作为一个从巡警起步的高级警官,他自然有着相当丰富的从业经验,也拥有着极为强大的反战术能力。

他之所以命令司机将旅游大巴开往基里诺大看台前方的空地上,完全是因为此地地势开阔,平坦无障碍物,视野极佳,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大巴车外的状况。

同时,门多萨还十分警觉的将所有门窗封闭并拉下了窗帘,这样就完美的遮挡了警方的观察视线,使得警方为保证人质的生命安全而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虽然菲律宾警方曾找来相同型号的旅游大巴进行了6次模拟登车演习,但实际上,这辆隶属于“康泰旅游公司”的大巴车和那些用来演习的车辆又不完全一样。一是该车的车窗玻璃产自中国,比其它车辆的玻璃更厚更耐冲击;二是该车仅有一个可供正常出入的气压前门,而它的应急出口设置车体的后方,高于地面将近2.5米,地下人员很难强攻进入。

不过,尽管门多萨占据着主动且拥有地理及“堡垒”优势,但这种级别的营救行动,相对于一个国家的智慧和武装力量来说,完全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事情的发展恰恰事与愿违,它就发生在了这个奇葩的国度。

我们的心情再为急切,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在别人的国土上去解救同胞。

营救现场

随着谈判的破裂,门多萨的情绪逐渐变得不可控起来,他开始射杀人质。

其实,早在当天中午12时左右,菲律宾警方就派出了警力将事发现场包围并建起了警戒区。

但是,因为到场的特警和特种部队意见的不统一,导致了整个营救行动并没有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开始,菲律宾国家警察总局的高层建议由特种部队全面接管现场,因为他们属于国家级别的反恐力量,曾有多次解救人质的成功经验。

不过,特种部队到达现场之后,事情悄然起了变化。

马尼拉市警察总长认为,特种部队根本不熟悉当地情况,营救任务应该由马尼拉市的特警队员来完成。

就此,特种部队虽然到达了现场,但苦于没有指挥权,也就没有了解救行动的控制权。

反观马尼拉市特警队,有人曾对他们做过专门的调查。

到年时,该市的特警队伍建设不仅没有丝毫进步,反而还至少倒退了十年。

新千年以后,马尼拉市特警队的经费逐年减少,训练体系也随之分崩瓦解。

原来新入警的队员还要在国家警察总局接受为期3个月的特训。

现在倒好,没了经费,没了严格的训练体系,所谓特警队员,只不过是一纸调令,警种不同罢了。

而且,装备陈旧、老化的问题一直是整个菲律宾警界的老大难问题。

仅以马尼拉市特警队为例,整个警队甚至有一半的队员连最基本都防弹衣都没有配备。

十几年前用什么,现在还是用什么。

有警员表示:“我们缺乏夜视镜和防弹衣,晚上的大雨已经让那些破旧的防弹衣防护效果变差,我们不相信它有防弹作用。而且,有的老警员从年起就没有进行过实弹训练了。

你看,这些直到现在仍拿着“越战”时期装备的特警队员,你叫他冒着枪林弹雨去营救人质,是不是变相的让他们去送死?

菲律宾警察(拍摄于此次事件后的年)

另外一方面,关于谈判。

从当天中午11时28分起,一直到门多萨开启第一枪的19时40分,整整耗时九个多小时,谈判情况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是越演越烈,从而成功的激怒了铤而走险的门多萨。

不得不说,那两位谈判专家虽然行为怪异了一些,但他们好歹从劫匪手中救出了8名人质。

实际上,这场长达九个多小时的谈判之所以失败,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战前指挥部上。

再往深了说,它实际上就是反映了菲律宾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失调、各自为政,反映了其各个官员之间的推诿塞责、慵懒无能。

这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土壤”问题!

最后,临场指挥的问题。

门多萨的胞弟格里格利亚是一名警察,当他主动要求劝说兄长放下武器投降之时,负责指挥的大佬们应该对其持有基本的信任。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格里格利亚与门多萨是同谋,那他的出现亦不会对整个营救行动产生任何影响。

因为,警方根本就没有一个万全的营救策略。

然而,格里格利亚到底还是起了作用的,因为他成功的成为了哥哥门多萨暴走的导火索。

下午3店30分,格里格利亚抵达现场与哥哥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两名谈判专家得到指挥部的授意下掉了格里格利亚的配枪,而这一幕恰恰被车内的门多萨看了个正着。

当天晚上6点左右,林市长下令将格里格利亚带回警局接受调查。

而当警察们正带着格里格利亚穿过人群往警局赶回之时,格里格利亚突然高举双手在人群中挥舞了起来。

此时,数名警察涌上前去将格里格利亚按倒在了地上。

不远处,门多萨的父母、妻儿、亲戚和朋友们看到了格里格利亚被强行控制的这一幕。

于是,这群人立即冲上前去,和警方发生了抓扯。

与此同时,身在大巴车内的门多萨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弟弟被控制、父母和警察起冲突的全过程。他的情绪由此变得更为激动,他通过电台朝警方大喊:“有什么冲着我来,我弟弟是无辜的!”

事后,有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质问时说道:“我们根本不知道门多萨也能看到电视直播。”

当晚19时10分,已然被完全激怒的门多萨命令司机发动汽车,这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完全不受控制了。

不过,菲律宾警方却在第一时间打爆了汽车的轮胎。

19时30分,无路可逃的门多萨被菲律宾警方包围。

19时40分,门多萨开枪将谢廷俊射杀。

之后,他一左一右向游客的座椅开枪并通过电台向警方喊话:“如果你们不离开,我将继续杀害人质。”

警察包围旅游大巴,门口可以看见谢廷俊已经身亡

08

在得知警方不仅没有归还弟弟的配枪反而还要将他带走之时,在看到父母、亲人和特警队员扭打在一团之际,门多萨采取行动了。

他先是开枪射杀了被铐在门口的年轻导游谢廷俊,然后他迅速的关闭了车门,转身朝车内的游客连续射击。

坐在前排的易小玲是第二个被门多萨击中的人。

不过,她并没有被射中要害,两颗子弹穿过她的下颚和肩膀直接击穿了车尾的玻璃。

车厢内的两名男同胞傅卓仁和梁锦荣不甘心引颈待宰,他俩几乎同时朝门多萨扑去。

然而,劫匪的手上始终持有武器,奋起抵抗的傅卓仁和梁锦荣双双被门多萨击中。

傅卓仁和梁锦荣身亡之后,门多萨通过电台与警方对话:“我又打死了2名游客,如果你们不停止行动,我就把他们全部打死。”

此时,意外情况再度发生。

原本被门多萨铐在方向盘上的大巴车司机竟然鬼使神差地用指甲刀撬开了手铐翻窗逃跑了。

翻窗逃跑的司机

跳下车窗后,驾驶员一边奔跑一边呼喊:“他把所有人都杀完了!”

更为神奇的是,包围在大巴车周围的特警队员竟然未加以验证就完全采信了驾驶员的话。

于是,大巴车外面,刚开始还乱成一锅粥的菲律宾特警就像是突然没有了“人质的性命之忧”一般,马上就扛起了铁锤试图破开旅游车的前门。

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该车的玻璃异常厚实,以致于第一锤下去,铁锤竟被反作用力震荡得脱了手。

之后,警方又在大巴车的前门处系上了一根绳子,他们想通过另外一台警车的牵引力将大巴车的前门拉开。

可是,这绳子根本就没有系紧,旁边的警车甫一用力,绳子就跟着掉了下来。

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学没学过最基本的“结绳术”呀!

眼看着突袭人员已经将大巴车包围,自知回天无力的门多萨开始从车头走向车尾,一左一右以瞄准头部的方式向手无寸铁的游客进行射击。

游客梁颂诗、汪子林、杨绮琴、杨绮华均被射杀。

当门多萨走到车尾时,他托起手上的M16自动步枪朝陈国柱瞄准,陈国柱本能的举起了装有金属水瓶的背包抵挡,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

后排座椅的右边,粱颂仪欲爬往已经被子弹击伤的哥哥梁颂学身边,结果,她连中两枪身亡。

突击的特警用铁锤破窗

当晚20时16分,特警终于利用梯子打开了大巴车的应急出口。

然而,但凡有特警队员意图通过应急通道进入,门多萨立即就会向这边射击。

门多萨一射击,特警队员就举着盾牌抱头鼠窜。

无奈,车厢内枪声大作,车厢外无计可施。

久攻不下,遥控指挥的阿基诺三世只得撤销了现场指挥部的指挥权,换上了特种部队全权负责营救行动。

当晚20时35分,特战队员破窗成功并向车内投掷了3枚催泪弹。

20时41分,为躲避催泪气体而移动到车头位置的门多萨被狙击手一击即中。

此时,反腐专属签署的《关于罗兰多·门多萨复职的通知》正因为严重的交通堵塞而未及时送达。据先行撤离的谈判专家反馈,这份“正式复职”的通知书在门多萨将谢廷俊铐在大巴车前门之时就已拟定。

门多萨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一直打不通他的电话。

门多萨被击毙

09

年8月23日20时41分,菲律宾特战部队向大巴车内投掷3枚催泪弹之后,门多萨一边持枪扫射一边向车辆前门处移动。

当门多萨移动至车门时,埋伏在远处建筑物内的狙击手立即开枪射击,门多萨当场死亡。

成功击毙劫匪之后,现场指挥部其实连一个撤离和救治方案都没有。

当特战队员进入大巴车内之后,并没有医护人员跟随进入。

他们只是对着那些惊魂未定的伤者喊话:“轻伤的游客请从应急出口跳出,重伤的游客请原地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20分钟后,菲律宾的救护车才姗姗来迟。

可怜的幸存者们,竟然在滂沱大雨之中足足站立了20分钟之久。

惊魂未定的人质

年8月24日17时40分,菲律宾方面向媒体出具了一份伤亡名单:

谢廷俊,男,31岁,旅游团领队,颈部中1枪死亡,遗体被菲律宾警方大锤击打;

傅卓仁,男,39岁,曾懿丽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父亲,1枪由腰部射入,2枪从背部射入,死亡;

梁锦荣,男,58岁,颈部与右臂各中1枪死亡,女儿梁颂诗、梁颂仪死亡,儿子梁颂学重伤,妻子吴幼媛轻伤;

梁颂诗,女,21岁,右手拇指,脑部中枪死亡;

梁颂仪,女,14岁,左胸和腋下各中1枪死亡;

杨绮华,女,44岁,颈部中枪死亡,系被曾懿丽救出孩子的母亲,丈夫汪子林死亡,姐姐杨绮琴死亡,大女儿汪绰瑶轻伤;

汪子林,男,51岁,背部中枪死亡,系杨绮华的丈夫;

杨绮琴,女,46岁,头部中枪死亡,系杨绮华的胞姐;

梁颂学,男,18岁,梁锦荣之子,重伤;

陈国柱,男,46岁,重伤;

易小玲,女,32岁,重伤;

吴幼媛,女,56岁,梁锦荣之妻子,轻伤;

李滢铨,女,36岁,轻伤,登车迟到人之一;

罗锦芬,女,66岁,轻伤,登车迟到人之一;

汪绰瑶,女,15岁,汪子林、杨绮华侄女,轻伤,父母双亡。

可怜的汪绰瑶,当时的她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的双亲已经遇难。

今后的路,只有她和弟弟相依为命了!

姗姗来迟的医护人员

年8月25日稍晚些时候,8名香港游客的遗体被专机运回了中国香港。

然而,许是菲律宾方面一贯慵懒且不负责任的作风,一名遇害者家属在打开亲人的灵柩时,竟然发现里面躺着的不是自己的家人。

之后,菲律宾方面承认:“可能是因为疏忽大意,我们贴错了3名遇难者的标签”。

年8月,菲律宾人质事件两年后,菲律宾方面仍拒绝道歉,他们还指责受害人家属“不懂得原谅别人”。

年10月,阿基诺三世在被记者问及此事时曾表示:“菲律宾不会就马尼拉人质事件道歉”。

年10月26日,马尼拉市副市长莫雷诺称:“市长将于12月初抵港道歉,但由于我们财政赤字,所以不会出钱,只能请求菲律宾当地华侨商人、香港和大陆的慈善人士捐款,希望此事能够告一段落,并希望香港游客能够重返菲律宾”。

对此,那些不幸失去亲人的遇难者家属表示:“我们提及的赔偿无非是想得到菲律宾方面的一个态度而已,现在他们居然扭曲我们家属的意见,用华人的善心捐助来与赔偿划等号,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除了不肯道歉,还想打华侨的主意,真不知道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年4月12日,经过中方长期不懈的努力,杜特尔在香港会见“菲佣”代表时表示:“诚挚的就年发生在菲律宾的香港人质事件道歉,同时亦希望香港方面保护在港工作的16万名菲佣的人身安全。”

10关于一段采访

年8月23日“菲律宾警察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菲律宾国家警察署的高级警司克鲁兹就一直奔波忙碌于各个新闻发布会之间。

8月27日,在参加一场新闻发布会时,有记者向克鲁兹提问:“你确定警察真的没有打死人质吗?”

克鲁兹双手合十,十分窘迫地回答道:“击毙门多萨后,我们检测了车内遗留的所有弹壳,甚至连受害人体内的弹头我们都检测了,我们确信,特警没有打死人质。”

记者:“是谁下令带走门多萨的弟弟?”

克鲁兹:“是林雯洛市长,他是负责人。在我看来,有两件事诱发了后面的惨剧,一是格雷格利亚被下令带走,另外就是大巴车司机的逃跑。”

记者:“大巴司机逃跑会带来什么影响?”

克鲁兹:“他跑出去后,说车里所有的人质都被杀了,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决策。”

记者:“你怎样看菲律宾警方在这次人质事件中的表现?”

克鲁兹:“我们没有足够的装备,他们没有时间去取装备。”

记者:“为什么说他们没有时间去取装备呢?”

克鲁兹:“因为他们不能离开现场。”

记者:“这么说,警方其实拥有装备?”

克鲁兹:“我们有足够的装备,但他们没有弄到现场。”

记者:“可是人质劫持事件持续了12个小时?”

克鲁兹:“他们仍然没能弄到装备,我们目前调查的主要问题就是为什么装备没有运到现场来······”

阿基诺三世冷眼查看人质事件现场,这样的态度或许就是整个营救行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之后,世界各国都对菲律宾方面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有站在人道主义立场的,亦有站在战术指挥方面的。

有人认为,这次的营救行动之所以会如此失败,完全是因为菲律宾方面的营救策略出了差错;也有人认为,失败的主因是整个菲律宾官员的意识问题,因为,他们最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自己的名声,如果承担风险提前击毙劫匪,马上就会有政敌跳出来质疑。

两种猜测,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有记录显示,仅在年前6个月,发生在菲律宾的人质劫持案件就多达56起,涉及被劫持人员共计73名。

8·23菲律宾前警官劫持香港游客事件造成如此惨痛的结果,每一位国人都为此感到痛心疾首,而菲律宾方面在行动中业余、慵懒、拖沓的表现,更是导致营救行动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亦当引以为鉴,应不断加强相关方面的能力训练,以期能更好地保护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文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