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萨尔瓦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时候看过露天电影的快过来让我们重温当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m.39.net/pf/a_9995794.html

说说家乡当年的露天电影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导演根据电影剧本,把剧本的文字变成形象,制成胶带片,用电影放映机的强灯光把胶片上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让观众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在我们家乡河南巩义,老百姓把放映电影,说成是演电影或wan电影。

记得小时候的农村,落后又闭塞,日子单调乏味,当时没有电视机,家中若有一台收音机就算奢侈的娱乐品了。记得当年收音机里播放评书《岳飞传》现在还记忆犹新,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都没认真听讲,一下课马上跑回家听《岳飞传》。在那个时代,最好的娱乐节目就是晚上看电影了。当年的电影机也不多,公社文化站好像就一台。公社文化站放映员在快天黑时,把演电影的设备用自行车驮到大队广场,在两根电线杆中间拉起白色银幕,其中的一根杆上拴好喇叭,距离银幕约10米,放个桌子,上面摆放好放映机,再架好电线,一切准备就序,只等开演了。

那时候,放映队来到村里,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狂欢。老百姓听到演电影的消息,家家户户都早早做好晚饭,吃饭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吃饭的速度比平时要快的多。天还不黑,本村的、外村的老百姓,都早早来到演电影的广场,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可谓万人空巷,真像赶集似的。这说明了老百姓对文化盛宴的渴望。特别是小孩子更早的来到广场,带着几个凳子,到银幕前给家人占座位,有的为此吵架,甚至打架。年轻人若谈恋爱,去看电影是最好的借口,露天剧场或电影院是年轻人理想的谈情说爱的场所。

电影正片开演前,会放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计生知识等宣传片,这大概约10分钟左右。然后放正片。当年放映的片子有:《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平原作战》、《智取华山》、《奇袭》、《闪闪红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虽然大都是黑白片,但老百姓看的津津有味,甚至有的电影看过多遍,有的人物形象至今还记在脑海,有的台词还记得大差不差,真是百看不厌。台词举例如下,《闪闪红星》中: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决裂》中:今天讲马尾巴的功能。《少林寺》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最初演电影时,电影机较少。每个大队轮流演,我们这些小孩今晚在这个村看,明晚跑到邻村看。当时的电影片是胶片轮式的,前面的片子演完,再换下一片。在换片中间,机器上没有片子,强灯光打到银幕上是无影白光,这时有好事者,就把双手放在灯光前,做些手影,银幕上会出现兔子、狗头等影像,手影还会动哪,人群中会发出叫好声和口哨声,真是热闹。一旦正片开始了,手影马上消失,人群立刻寂静下来,只能听到银幕上的说话声了。有时正在演电影中间,放映员还会叫人:请大家注意了,注意了,某某某,恁袖子叫你快点儿回家,你家老母猪bo娃了!等等之类的话。观众听到这些话,很反感,为啥?看的正美,插播广告,影响大家看电影的情绪。

后来,各村都买了放映机,但片子少,这样同一部电影各村轮流着演,这就是,这个大队演完,把片子传到下一个大队,当时这叫跑片。哪个大队先演,就不需要跑片,第二个大队就派人在等片子。第一片演完,第二个大队的人马上取回,他们才能演,到家还要倒带或叫倒片,倒完了,才能演。当时,一旦片子取回,露天广场上就会出现鼓掌声。

演电影时银幕前真是人山人海,有的人来的晚,远处又看不见,咋办?这些人就跑到银幕的背面看,真会想门儿!

记得有一年,我们大队在南坡起土方,搞大寨田,我们几个发小早早吃过晚饭,跑到南坡,去看动漫电影《孙悟空大闹天宫》。因为是冬天,在那辽天野地,刮着寒风,但人们不顾寒冷,照样人山人海看电影。在空地上,银幕毫无遮挡,风一刮,银幕就起褶皱,电影画面中的人脸就扭曲起来,很是怪异,实在影响人们的视觉和情绪,有的人就骂起天气来了。

我们公社清东村的人就很聪明。在他们村广场旁的一面墙上,用白水泥粉了一块如真银幕大小的固定银幕,演电影就不怕刮风下雨了,又方便又实用,真是绝招啊。

当年我们不但看国产片,还看外国片,如:《卖花姑娘》、《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列宁在》、《大篷车》、《流浪者》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天电影逐渐减少,电视逐渐进入百姓家,电影也逐渐进入室内剧场了。记得那年演《少林寺》电影,我在回郭镇影剧院看过两遍,又到回郭镇体育场看了一遍。李连杰演的太好了!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至今还在脑海萦绕。片中插曲《牧羊曲》、《少林》至今还存在我车载光盘里。

当张艺谋的《红高粱》电影获国际大奖时,在社会上掀起看电影的高潮,回郭镇影剧院一天连演多场,场场爆满。在高中时我读过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又去看同名电影,感觉就是不一样,电影的场面太震撼了。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中国的电影开始走向世界,在世界电影界,占有一席之地。

说起电影,不得不说一九七几年,在我镇拍摄的《回郭镇春天》,其中画面有创建回郭镇化肥厂时,一位女焊工爬进圆钢管的情景,完工后,让同事拉她脚上的绳子把她拉出。画面还有当年老国道的柳树,到夏天,绿树成荫,遮阳蔽日,人们在树下走真有凉爽之感。好怀念那样的环境。《回郭镇春天》给人们的启示是,回郭镇人民不畏艰难,战天斗地,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代代相传,为回郭镇将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也奠定了人才基础。

兴起立体电影时,我们几个发小,步行到芝田影剧院,看电影《枪手》,买了票进场时,每人发一个专用眼镜。看电影时戴上眼镜,画面真是逼真,有惊心动魄之感。

当年,无论是露天电影,还是室内电影,作为那时代里特殊的娱乐形式,对贫乏的农村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精神享受,同时电影也是一道通往外界的大门,让老百姓看到了不同于乡村的另一个世界。

如今,国家送文化下乡,上级有关部门定时到农村演露天电影,设备也先进了,是数字电影,放映员来到现场,银幕是折叠式,拆装方便又快速,演电影中间不需换片,更不用跑片,画面逼真又清晰,科技真发达啊。但观众不是很多了,没有以前人山人海的景象。为啥?现在,彩电、手机、电脑在农村基本已普及了,说明中国农村百姓走向了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选择娱乐节目有多样性了。现在,偶尔在农村演电影,老百姓出来看电影是一种消遣了。

现在,时兴的是豪华影院,人们买了高价票后,才能进入影院,影院内部设施豪华,音响特棒,放映的电影大多是国产大片或进口大片。看后才发现,真过瘾,钱花的值。怪不得现在一部电影演下来,收入几个亿哪。

我们这代人和上一代人,再也体会不到以前露天免费电影场上那黑暗之中的另一种光明了。

再见了,我们的孩提时代。

再见了,难以忘怀的露天电影。

我心里真的好想你------露天电影。

(张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