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热播剧《小欢喜》中,有一段情节,被网友们评价为“扼住喉咙般的窒息”:英子被父母逼迫无路时,打算跳海,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妈妈宋倩在这个时候,却还在追问孩子“为什么非要上南大?”英子一边哭,最后吼出那一句“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母女俩才彻底地伤了彼此的心。
类似宋倩这样的妈妈生活中有很多。她们习惯于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将孩子的一切都掌控于手中,不给孩子单独的生活成长空间,最后孩子只好极端地反抗强势的母亲。
处于青春期的詹森就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反抗母亲沙伦的管教。爱伦别无他法,只好走进了尼科尔斯医生家庭治疗室。这是《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一书中发生的故事。
干预过多的母亲、置身事外的父亲、桀骜不驯的儿子、郁郁寡欢的女儿、“积怨深重”的手足、充满隔圈的夫妻、彼此嫌弃的亲家……尼克尔斯医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家庭生活图景。
尼科尔斯医生现任威廉玛丽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师从结构派家庭治疗开山鼻祖萨尔瓦多·米纽庆和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默里·鲍恩。尼科尔斯博士是家庭治疗领域知名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流的家庭心理治疗师,拥有40多年的教学、从业经验。
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叙述手法,对家庭生活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呈现,包括恋爱、结婚、生子、养育子女、子女离家独立生活、子女回家寄居、出轨、分居、离婚、再婚,等等。此外,对于家庭中不同关系类型(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同胞关系、姻亲关系、子亲关系)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作者也在全书以单独的章节逐个呈现。
人是家庭的产物,在家庭治疗师的眼中,家庭并非简单的合集,而是复杂的社会单元,是一个有机的功能系统,家庭个体都需要维护平衡,而一旦失衡,家庭内的个体深受发展。
1、失衡的家庭模式
强势的母亲+消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在国内,这种家庭组合模式很常见,这也是一种失衡的家庭模式,在书中也称为家庭功能失调。在这种模式下的家庭往往不够和谐,尤其是孩子,我们更多地给予熊孩子这个代称,可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小欢喜》的姐妹篇《小舍得》正在播出,剧中外公南建龙,赵娜,蔡英菊三位长辈的感情纠葛影响了整个大家庭,亲生女儿南俪与继女田雨岚各种风起云涌,而各自的孩子却因为各种巧合而争资源。
田雨岚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子悠的学习上,他的好成绩就是自己成功的脸面。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满屏无处安放的焦虑,而子悠的父亲颜鹏俨然消失了。
子悠心中不满,将指甲盖周围抠出血,孩子是痛苦的、排斥的,用自残行为来宣泄,爸爸没有看见;田雨岚不开心,他乐意哄着宠着开导却忽视了子悠的郁郁寡欢;除了玩游戏,当甩手掌柜答应子悠的事情也做不到,可见这个父亲是不称职的。
书中告诉我们:有的时候父亲置身事外是主观条件影响的,太忙于工作或不在身边;而客观上却是被动地置身事外,因为母亲的强势与干预过多,父亲就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渐渐地退出了自己在家庭体系中的位置。
到目前为止,子悠虽然还没有出现更大的反抗,但是我们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和郁闷感,这些感受将陪伴他整个成长阶段,不所谓是痛苦的。
2、改变家庭基本运行模式
书中告诉我们家庭结构决定了家庭的互动模式。在萨拉萨尔一家中,沙伦与詹森亲密并疏远斯图特尔,这样他们三人就受制于一个固定的三角结构。
沙伦并没有意识到她与詹森的关系具有纠缠的特点。作为母亲与儿子,他们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