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 http://www.xuexily.com/m/春风
已是大雪节气,最熟悉不过的是在大西北漫长的冬天里享受天寒地冻、爬冰卧雪的滋味,但在江南度过了无数个冬天,阴冷的感觉一言难尽,虽然南方温度比北方要高,但是因为空气湿度较大,又加上室内不采暖,人的体感温度室内外没什么变化,真正体验到大雪时节江南那难熬的阴冷,望着机车公寓窗外远处农村场坝上,在露天放影电影,让我感到十分欣喜,一种久违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天冷,来看电影的人寥寥无几,也使我忆起少年时代在大西北小镇看露天电影时的情景。
在大西北的故乡,在这个节气,没有太多的事留在记忆里,零星记得是封河后,有许多孩子们扛着自制的冰车,来到附近农村,在结冰的涝坝上滑冰,还有的小孩在打冰陀螺,滚铁环,这样的记忆可能在现在的城乡很少见了。故乡的天气要比南方的大雪节气要冷的多,在我曾经生活和工作过大西北的一个小镇,一个因铁路而生的小镇,这里曾经是大漠戈壁,因为有了铁路,所以在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铁路人,他们在此扎根,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这个小镇,还没有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露天电影是那个时侯主要的娱乐形式,虽然有铁路俱乐部,有时也放电影,但必竟是要买票的,对于露天电影,人们都盼望的不得了,而对于我们这些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们来说,无论风霜雨雪更是像盼年一样地盼望着,而且,这一天过去后,像是喝了醇香的美酒,回味无穷,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小镇因铁路而生,之所以说因铁路而生是因为铁路分局建在此,所以铁路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在此安家,如机,车,工,电,辆。也因为铁路分局建在此,一些和铁路有联系的*队、厂矿企业经常和铁路搞联欢,慰问铁路工人,经常在露天电影。
看露天电影我们最忙的任务是演出之前的“占地方”。露天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在露天开阔场地上放映影片。小镇的放映场地选在俱乐部灯光球场旁的空地上。只要听到分局俱乐部宣传站大喇叭里通知晚上在广场电影,下午放学后,我们有时连家也不回,背着书包直奔俱乐部灯光球场的空地上,然后在空地上看电影的最佳位置,用砖头,瓦块,石头一切可以利用的,放上标记,算是占好了“地方”。“占地方”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有时也是为了邻居。看到他们在自己占得“地方上”看着电影并不时地发出的爽朗的笑声,心里有一种满足和自豪。
灯光球场旁有一个无比宽阔的场地,场地两端埋有两根电线杆,是专为挂电影银幕栽的。有时银幕在下午就挂上的,它就象一面旗帜,召唤着周边的人们,令人人兴奋莫名,奔走相告,一颗期待的心开始狂跳。于是,窑洞房,平房,干打垒房,家家户户都早早地迎着晚霞升起袅袅炊烟,传送起兴奋与喜悦。条件好的家庭妈妈在炉子上炒着瓜籽。夏天还好,冬天则要全副武装,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再装上满满的一口袋。
天擦黑,人们陆陆续续的从小镇里的各个角落向露天电影场走来。也有的是列检、车站三班倒的职工,下班晚,工作服都没换就来了,还有那穿着油包拎着猪腰子饭盒的机车乘务员,从他们满脸煤灰的脸上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刚退乘,这里面还有附近乡村的老百姓,他们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也赶到了这里。
有时电影还没有开映,场地上显得非常热闹。有旁若无人大声聊天说笑的,有责怪别人扰乱秩序挤占位置的,也有后排吆喝前排坐下的,有孩子的哭声,大人的笑声等等。而此时,小孩子们总会在荧幕前面跑来跑去,对着电影机打过来的灯光,在屏幕上做手影、装*脸。虽然无伤大雅,但身后却会传来放映员的呵斥声。
电影终于开映了,场上的声音慢慢小了下来。伴随着车站火车汽笛一声声的鸣叫,影片中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眼球渐渐被银幕所吸引。那时的故事片不外乎战斗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上甘岭》《英雄儿女》《洪湖赤卫队》等,也有《鸡毛信》《白毛女》《苦菜花》《红日》《黎明的河边》《东进序曲》《鄂尔多斯风暴》《烈火中的永生》《闪闪的红星》……。还有进口片以朝鲜电影居多《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一个护士的故事》……。其它进口片《宁死不屈》《多脑河之波》《列宁在十月》……等。看了这类电影后会激起年少的我们对日寇等敌人的无比痛恨,从小就埋下了对日寇和美国*子复仇的种子,长大要立志当一名身穿绿*装扛枪打敌人的解放*战士。在这些影片中还有与我们父辈工作相关的反映铁路人工作和生活的片子如《特快列车》《英雄司机》《上添花》《铁道卫士》……等。每当看完这些反映铁路工人英雄事迹的故事片都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作为铁路子女,看后为我们干铁路的父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露天电影就是一个空前的大聚会,充满着和谐和欢乐的气氛,欢声笑语冲云霄,最是欢乐祥和愉快的一刻。
这每一部老电影都无一例外地留在了我的记忆的深处。时至今日,在《怀旧剧场》内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而我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握报话机,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喊出了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抱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已成为红色经典,还有那首主题歌《英雄赞歌》被人们传颂了半个多世纪。还有电影《董存瑞》喊出的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口号在我看了数次以后依然会热血沸腾,依然会热泪盈眶,这些个英雄的形象早已根植在我的心中,并且会一直敬重和崇拜着。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老电影的经典对白依旧在我的记忆中回荡,“向我开炮”《英雄儿女》,王成、“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董存瑞、“向天空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照亮祖国的山河!”《冰山上的来客》,杨排长、“几年来,我们就是在铁路上打交道,现在,我不得不承认,阁下,我们是战败了。”《铁道游击队》,日本小林队长、“看在*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南征北战》,李*长、“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如今还是我胡汉三的天下!过去谁拿了我什么,给我送回来,谁吃了我什么,给我吐出来!”《闪闪的红星》,胡汉三……等。还有外国影片;“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列宁在》,瓦西里、“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冯.迪特里施……等。这些个老电影构筑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在那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在辛苦工作了一天的晚上,电影给人们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电影也成为小镇铁路人最为宝贵的娱乐方式,一部电影讲述一个故事,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深处;电影里的故事让大家了解了中国的一段历史......。一部部经典的影片虽然不绚烂、也不张扬,甚至有时候还经常断胶片,但是它依旧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人们通过电影,体会到了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让人们珍惜现在,并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发奋图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老电影为一代又一代人铁路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是铁路人的精神食粮。它激活了人们的工作热情,也给正在成长道路上的青少年以正确的指引。
散场了,人们如鸟雀般各回各家,同时怀着一份满足的心情,也为了新的一天,为了铁路运输的畅通,列车的安全正点,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如今,电影艺术进步发扬光大,电影对民众的生活影响越来越重要,优秀影片也不断问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电影的忠诚和喜爱,那些由老电影铸就而成的文化记忆,永不退色,依然流淌在热爱它的人们的血液中,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露天电影已渐渐地被冷落了,我们再也看不见当年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看电影的热闹场面了,露天电影已成为一种久远的历史和美好的回忆,是难以磨灭的时代记忆,它有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感动,有无可争议的经典与辉煌,它为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带来了文明,开阔了视野,使大家增长了见识和智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露天电影就是那人生旅途上一闪而过的靓丽的风景线,给小镇铁路人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